经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二届一次常务理事会审议批准,古籍智能开发与利用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于近日正式成立。该专业委员会由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发起,联合国内高校和科学院系统的古籍研究机构、公共图书馆等古籍收藏单位、出版社等古籍出版单位,以及相关企业共同参与。专委会的工作目标是:与北大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形成合力,促进古籍智能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古籍研究、收藏、出版、开发利用等领域的应用;建立古籍领域与信息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协作渠道,推动高校、研究单位、收藏机构、相关企业,乃至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
2021年11月16日,古籍智能开发与利用专业委员会通过腾讯视频会议系统,以线上投票无记名选举了专委会负责人。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王军担任主任委员,复旦大学教授张晓红、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萨仁高娃、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史睿担任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徐永明担任秘书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保护组组长赵文友和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李斌担任副秘书长。
王军主任委员在专委会成立会议上发言,对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和专委会全体委员的信任表示感谢。北大数字人文中心在古籍智能开发与利用方面拥有资源优势和技术积累,一直以来与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保持着紧密的合作。本专委会拥有国内知名高校、图书馆和企业的重量级学者,在古籍收藏、整理、智能处理(古籍OCR、自动标点、切词、专名识别)、古代地理信息系统、海量数据库存储、古籍知识库等方面均有建树,在学科交叉、知识融合与团队协作方面潜在优势巨大。这种结合,将有助于充分发挥现有的技术力量、学术资源和传播优势,为中华典籍资源在智能信息环境下的开发与利用作出重要贡献,并引领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
国家古籍保护及数字化工程已列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的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古籍智能开发与应用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在智能时代的重要发展方向。专委会的成立,将凝聚多方社会力量,促进古籍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与传播,并提供技术与平台支撑;服务于古籍电子化、标准化和智能化,推动古籍智能开发与利用的有序化、规范化和普及化发展。
详情请关注“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