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书官进阶计划
自东汉末年秘书官设置以来,掌管图书、校理典籍、编纂文献就一直是秘书机构的主要职能,其间虽一度从事诏敕起草等文书工作,但这部分职能很快被新成立的中书机构所取代剥离。故而自萧梁秘书机构改称省后,一直到明代废除秘书机构,秘书省始终是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收藏整理中枢。在中古时期,秘书省下属诸官也长期是清显佳职的代表,为士家大族所争抢。借用秘书省的职官序列命名古籍整理的资格等级可以说再合适不过了。
唐代总结继承南北朝的制度文化,秘书省在官称设置序列上最为完善,因而我们主要采用唐代秘书省的职官名称为各个等级命名,具体等次则以唐代官品高低为序。据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三《制科》记载,唐人有所谓“宦途八俊”,也就是官员从进士及第到中书门下的八个迁转历官,其中秘书省校书、正字赫然在列,如此看来,现在的高校学生能够有机会从事古籍整理工作亦可说是美差一件也。
Lv14 秘书令
据《通典》记载:“魏武帝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文帝黄初初,乃置中书令,典尚书奏事,而秘书改令为监,掌艺文图籍之事。初属少府,后乃不属。”秘书机构在东汉末年确曾以秘书令为首脑,但曹操的秘书令与后世中书令职能相近,与我们熟悉的掌管文献的秘书并不太一样。此后隋炀帝也曾改秘书监为秘书令,考虑到历史上确曾有过“令”的称呼,且其地位又高于秘书监,故悬列为第一等。
Lv13 秘书监
唐代制度,以秘书监为秘书省的长官,从三品。据《唐六典》《文献通考》等记载,唐高宗武周时期,秘书省屡易其名,曾被称为兰台、麟台,直至神龙初年才恢复秘书省之名。秘书省主要职能为“掌经籍图书,监国史,领著作、太史二局。”在唐代的官僚架构中,秘书监品级很高,但政治地位一般。唐代著名的诗人贺知章就曾担任此职。
Lv12 秘书少监
秘书少监,从四品上,为秘书监之副贰。隋炀帝始置秘书少监一人,唐人因袭,亦置少监。《史通》的作者刘知幾、《汉书》的注者颜师古都曾担任过秘书少监。
Lv11 秘书左丞
秘书丞,从五品上。据《通典》记载:“魏文帝黄初中,欲以何祯为秘书丞,而秘书先自有丞,乃以祯为秘书右丞。其后遂有左、右二丞,刘放为左丞,孙资为右丞,后省。”知曹魏时期秘书已有左、右二丞,此后晋惠帝又置秘书丞二人,大约也分左右。南北朝时期秘书丞则仅置一人。秘书丞“掌判省事,勾稽省署抄目。”在唐代,秘书丞可以说是秘书省实际的管家。
Lv10 秘书右丞
同前,唐人以左为尊,故左丞置于右丞前。唐初的魏徵、令狐德棻都担任过秘书丞。
Lv9 著作郎
著作郎,从五品上。据《唐六典》记载,魏明帝时始置著作郎,隶属于中书省。晋惠帝时则改中书著作为秘书著作,其后虽设立了著作省,但在统属关系上“犹隶秘书”。魏晋时期设著作郎一人,又叫做“大著作”,主要从事修史等工作,《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西晋曾当过著作郎。唐代著作局由秘书省统辖,置著作郎二人,由于唐代成立了专门的修史机构——史馆,因而秘书省著作郎的主要执掌改为修撰碑志、祝祭文等,平时也会参与文献整理等工作,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虞世南就曾担任过著作郎。
Lv8 著作佐郎
著作佐郎,从六品上。晋朝规定“著作佐郎始到职,必撰名臣传一人”。著作佐郎本来是要佐修国史,但由于唐代设立史馆,因而佐郎的工作变为与著作郎分判局事。著作局下也设有校书郎、正字等,但从层级地位上看,不如秘书省之校书郎、正字。
Lv7 秘书郎
秘书郎,从六品上。据《唐六典》记载,曹操时已设有秘书郎,其后又称秘书郎中,如晋武帝时秘阁图书分为四部,“使秘书郎中四人各掌一焉。”秘书郎、著作郎都是魏晋南北朝士族起家优选之官,正所谓“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到了秘书郎这一层级,也就成了唐代官场的中层官员。褚遂良、上官仪都曾担任过秘书郎。
Lv6 秘书补阙
唐代门下省置左补阙、左拾遗;中书省则置右补阙、右拾遗。补阙,从七品上;拾遗,从八品上。这两官皆为唐代所创制,“言国家有过阙而补正之”“言国家有遗事,拾而论之”。补阙、拾遗“掌供奉讽谏,扈从乘舆。”秘书省并无补阙、拾遗之官,这里借用其名,以凑足其数。另外,在古籍整理等次上设置拾遗、补阙,一是取校书如扫落叶,旋扫旋生,故需不断拾遗、补阙之意;二是成为校书郎、正字后仍待磨勘铨次,只有经过拾遗、补阙之锻炼,方始能够步入中层,成为秘书郎或著作郎。
Lv5 秘书拾遗
同上。补阙,从七品上;拾遗,从八品上。故补阙在拾遗前。李绅、杜牧曾为左补阙,张说、徐坚曾为右补阙;高适、杜甫曾为左拾遗,柳公权、元稹曾为右拾遗。
Lv4 校书郎
校书郎,正九品上。东汉已设校书郎或校书郎中,曹魏虽亦有秘书校书郎,但通观魏晋南朝,往往令博学之士以他官典校秘书。到了北魏,秘书省才正式设置校书郎,此后沿袭不替。《通典》云:“大唐置八人,掌雠校典籍,为文士起家之良选。其弘文、崇文馆,著作、司经局,并有校书之官,皆为美职,而秘书省为最。”唐代官员释褐一般以校书郎或正字为美选,如张九龄、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校书郎虽然仅为九品官,但从唐代官员的政治履历看,以校书郎起家,可谓仕途光明,大有希望。
Lv3 秘书正字
秘书正字稍逊于校书郎,正九品下。正如官名所示,其主要执掌为“详定典籍,正其文字”,北齐秘书省始置正字四人,隋唐因袭不改。校书郎与正字品级职务相近,经常被合称为“校正”,也是唐代士人“起家之良选”。陈子昂、柳宗元都曾担任过正字(柳宗元是集贤殿正字)。唐代的校书郎、正字品级虽低,但皆属流内官,这后面的典书、书手等就都是流外之官了。因而从Lv2到Lv3,可以说是“流外入流”,跨过 Lv3就正式迈进古籍整理的门槛了。
Lv2 秘书典书
《唐六典》在秘书省“正字”之下还记载了主事、令史、书令史、典书、楷书手、亭长、掌固、熟纸匠、装璜匠、笔匠等,这些人基本属于唐代的流外官,品级、地位都很低。从名称中就可看出,这些人显然与校书修书没有直接关系,属于一般性的服务人员。我们从中选取了典书和楷书手两种作为正式进入古籍整理之前的练手阶段,使层次更加分明。《唐六典》记载所谓典书“职同流外,八考入流”,大概主要负责文献的管理收藏。
Lv1 秘书书手
据《唐六典》记载:“隋炀帝秘书省置楷书郎,掌抄写御书。皇朝所置,职同流外也。” 所谓楷书手可以理解为抄写员。
总论:十四个等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秘书书手和秘书典书,这两个等次专为入门而设置,本科生初入文献殿堂,需有练手的阶段,逐渐练手熟悉后,则相当于入流,进入到专业门槛之内。秘书正字、秘书郎、秘书拾遗、秘书补阙皆可谓古籍整理的初级阶段;随后秘书郎、著作佐郎、著作郎则是中级阶段;秘书左右丞、秘书监、令则是高级阶段。循次而进、拾级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