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汪辟疆

《十部中国国文源头书书目》

汪辟疆(1887~1966),中国现代文学史家、目录学家。著有《目录学研究》等。汪辟疆在1942年为中央大学国文系学生开列了一个包含10种图书的"最切要"的"源头书",并间或予以评注,颇多精要。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

若非专门研究或别有用途,则无须看注释。推荐凤凰版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另推荐中华书局版宋徐铉校定本影印本,该影印本源于以清人孙星衍覆刻大徐(即徐铉)宋本为底本的清同治年间陈昌治刻本。

毛诗正义/(唐)孔颖达

所谓“毛诗”者,即当今流传之《诗经》,以最初系由毛氏所传,故称。毛氏指西汉鲁人毛亨与赵人毛苌叔侄,西汉时除了毛氏叔侄所传“毛诗”外,另有齐人辕固所传“齐诗”、鲁人申培所传“鲁诗”与燕人韩婴所传“韩诗”等“三家诗”,由于“三家诗”在学术上属“今文经学”,“毛诗”属“古文经学”,今古文学派之争至东汉末年尘埃落定,“古文经学”在经学大师郑玄手中全面胜出,取得正统地位,这种格局一直持续到唐代,因而“三家诗”便渐渐从不受欢迎到被人嫌弃,以至最终完全失传了。当今青年人不为“穷经”而读《诗经》,自可不必读“郑笺”“孔疏”。

兹推荐今人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版)和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

礼记正义/(唐)孔颖达

张广雅曰:“治经次第,先治《诗》,次治《礼》。此确论也。”《诗》取讽诵,视他经为易。传笺多以《礼》说《诗》。读注疏既久,即知《礼》为群经关键。此节不打通,则经无由治。《周官》、《仪礼》、《礼记》称《三礼》,今但取《礼记》者,以《礼记》发明礼意,且多汉初经师旧说,视二《礼》为易明,先其所急,非有轻重也。

注:《礼记》旧称《小戴礼记》。推荐岳麓书社版今人陈戍国《礼记校注》,理由同《毛诗正义》注。

荀子/荀子

推荐近人梁启雄《荀子简释》(中华书局版)或今人张觉《荀子校注》(岳麓书社版)。

庄子/庄子

季刚尝言:“不读《荀子》不知礼,不读《庄子》不知理。”此为至言。盖儒家孔孟而外,惟荀子隆礼人治,切于实用。其义覈,其文玮,本末具备,故先之。漆园解老,旨远文高,玄学正宗也。子家大輳,未之或先。

注:推荐近人刘文典《庄子补正》(安徽大学、云南大学版)或今人曹础基《庄子浅注》(中华书局版)。

汉书/班固

推荐上海古籍版全三册精装横排本(省钱且印装精良)。

资治通鉴/司马光

班《书》为纪传之正宗,《通鉴》为编年之极则。读史不先从事于此,无当也。太史公自属奇作,视班尤高。然其书秦以前可证经,汉以后为班书取裁。姑舍是,以待他时专力,非初学所能遽通也。《通鉴》体用赅备,删述伟业,非惟中文系必读,即它系诸生亦必读也。读《汉书》时,宜附看《史通》。读《通鉴》时,宜浏览《读史方舆纪要》。

注:推荐中华书局版或岳麓书社版全四册精装横排本(省钱且印装精良、版本不俗)。

楚辞

注:推荐南宋人朱熹《楚辞集注》(上海古籍版)或南宋人洪兴祖《楚辞补注》(上海古籍版)。

文选/萧统

注:推荐中华书局版唐人李善注《文选》或浙江古籍版《六臣注文选》。

杜诗

此治文学必读之书也。治文先以《骚》、《选》,则托体必高,摛词必雅,精者求气韵,觕者猎藻缋,皆可名家。读此书时,最宜取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同时读之。杜诗上承八代,下开唐宋,为诗家转变一大枢纽。百世不祧,万古常新,取此一家,庐牟万族矣。或有杜、韩并称者。余谓昌黎虽高,其真实本领,只须从经子、孟坚、扬云求之,已盐其脑,未足俪杜也。

注:推荐清人钱谦益《钱注杜诗》或清人杨伦《杜诗镜铨》(均上海古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