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此书是在 「五四」 运动后应 《清华周刊》 记者之请撰写的。所举书籍 「凭忆想所及……漏略自所不免」,共约 160 种。分五大类: (1) 修养应用及思想史书类;(2) 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3) 韵文书类;(4) 小学书及文法书类;(5) 随意涉览书类。每部书下附简略提要,介绍内容特点, 指导阅读方法。后来他又为」 校课既繁、所治专门」 的青年学生精简此书目,开列出 《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
今再为拟一真正之最低限度如下:
经部:书经 (即尚书) 、礼记 (戴圣) 、易经、诗经
尚书
内中惟二十八篇是真书,宜精读。但其文佶屈牙,不能成诵亦无妨。余篇属晋人伪撰,一浏览便足。 (真伪篇目,看启超所著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日内当出版。) 此书非看注释不能解,注释书以孙星衍之 《尚书今古文注疏》 为最好。
易经
此书为孔子以前之哲学书。孔子为这注解,虽奥衍难究,然总须一读。吾希望学者将 《系辞传》 、 《文言传》 熟读成诵,其 《卦象传》 六十四条,则用别纸抄出,随时省览。
后世说 《易》 最近真者,吾独推焦循。其所著 《雕菰楼易学》 三书 (《易通释》 、 《易图略》 、 《易章句》),皆称精诣。学者如欲深通此经,可取读之。否则可以不必。
礼记
此书为战国及西汉之 「儒家言」 丛编,内中有极精纯者,亦有极破碎者。吾希望学者将 《中庸》 、 《大学》 、 《礼运》 、 《曲礼》 、 《王制》 、 《檀弓》 、 《礼器》 、 《学记》 、 《坊记》 、 《表记》 、 《缁衣》 、 《儒衣》 、 《大传》 、 《祭义》 、 《祭法》 、 《乡饮酒义》 诸篇多浏览数次,且摘录其精要语。若欲看注解,可看 《十三经注疏》 内郑注孔疏。 《孝经》 之性质与 《礼记》 同,可当 《礼记》 之一篇读。
诗经
希望学者能全部熟读成诵。即不尔,亦须一大部分能举其词。注释书陈奂 《诗毛氏传疏》 最善。
子部: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
老子
道家最精要之书。希望学者将此区区五千言熟读成诵。注释书未有极当意者。专读白文自行寻索为妙。
墨子
孔、墨在先秦时两圣并称,故此书非读不可。除 《备城门》 以下各篇外,余篇皆宜精读。注释书以孙诒让 《墨子间诂》 为最善,读 《墨子》 宜即读此本。 《经上下》 、 《经说上下》 四篇,有张惠言 《墨子经说解》 及梁启超 《墨经》 两书可参观,但皆有未精惬处。 《小取篇》 有胡适新诂可参观。梁启超 《墨子学案》,属通释体裁,可参观助兴味; 但其书为临时讲义,殊未精审。
庄子
《内篇》 七篇及 《杂篇》 中之 《天下篇》 最当精读。注释书有郭庆藩之 《庄子集释》 差可。
荀子
《解蔽》 、 《正名》 、 《天论》 、 《正论》 、 《性恶》 、 《礼论》 、 《乐论》 诸篇最当精读。余亦须全篇浏览。注释书王先谦 《荀子注》 甚善。
韩非子
法家言之精华。须全部浏览。
(其特别应精读之诸篇,因手边无原书,胪举恐遗漏,他日补列。) 注释书王先慎 《韩非子集释》 差可。
史部:战国策、左传、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 (或通鉴纪事本末) 、宋元明史纪事本末
左传
宜选出若干篇熟读成诵,于学文甚有益。读 《左传》 宜参观顾栋高 《春秋大事表》,可以得治学方法。
战国策
宜选出若干篇熟读,于学文有益。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俗称四史。其书皆大史家一手著述,体例精严; 且时代近古,向来学者诵习者众, 在学界之势力与六经诸子埒。吾辈为常识计,非一读不可。吾希望学者将此四史之列传,全体浏览一过,仍摘出若干篇稍为熟诵以资学文之助。因四史中佳文最多也。 (若欲举其目亦可,但手边无原书,当以异日。) 四史之外,则 《明史》 共认为官修书中之最佳者,且时代最近,亦宜稍为详读。
资治通鉴
此为编年政治史最有价值之作品。虽卷帙稍繁,总希望学者能全部精读一过。若苦干燥无味,不妨仿 《春秋大事表》 之例,自立若干门类。标治摘记,作将来著述资料。 (吾少时曾用此法,虽无成书,然增长兴味不少。)
集部:楚辞、文选、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白香山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其他词曲集,随所好选读数种。
楚辞
屈、宋作,宜熟读,能成诵最佳。其余不可读。注释书朱熹 《楚辞集注》 较可。
文选
择读。
以上各书,无论学矿、学工程,皆须一读,若并此未读,真不能认为中国学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