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愈

《中国道教史》

《道藏》 中所保存的若干思想资料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与佛教一样,在这里都有所反映,各个时代的重要哲学思潮及其资料丰富了中国哲学史的内容。

《抱朴子内篇》【东晋】 葛洪 正统道藏本
著名道教学者葛洪在东晋初所撰的 《抱朴子内篇》 一书,对以往的神仙信仰和各种方术作了系统的整理和理论上的阐述,并对民间道教和某些 「流俗道士」 的活动猛烈抨击,这对道教从原始民间宗教向成熟的官方宗教的方向演变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平经钞》【唐】 佚名 正统道藏本
《太平经》 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道教经典。它属于汉末社会批判思潮,提出了一套道教式的改革方案和人生理想,企图 「去乱世,致太平」,以填补儒学权威丧失后思想理论上出现的空隙。


《周易参同契 (朱子周易参同契考异) 》【南宋】 朱熹 【元】 黄瑞杰 正统道藏本
魏伯阳著 《参同契》,是流传至今的道教丹鼎派最早理论著作,其中心思想是运用 《周易》 揭示的阴阳之道,参合黄老自然之理,讲述炉火炼丹之事,基本上是一部外丹经。其思想本于汉代易学,主要是纳甲说、十二消息说和卦气说,推演 《周易》 以明炼丹之法。


《上清经真丹秘诀》【南北朝】 佚名 正统道藏本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南北朝】 佚名 正统道藏本
东晋后期,《上清》 《灵宝》 等一批新的道教经典问世并广泛传播,这是门阀士族接续葛洪对民间道教教义的进一步改造,丰富了道教的教义与方术,开启南朝道教变革发展之新机。 《三皇经》 《灵宝经》 《上清经》 这三组道经对道教发展的影响最为重要,此即道教所谓的 「三洞真经」 。


《真诰》【梁】 陶弘景 正统道藏本
《真诰》 一书,约撰于齐梁之际,是一部专门记述道教上清派早期教义、方术及历史的集大成之作。陶弘景:「真诰者,真人口授之诰也,犹如佛经皆言佛说。」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梁】 陶弘景 正统道藏本
该书为整理上清派所奉诸神的代表著作。陶弘景网罗群神,排定座次,构建了一个等级有序、统属分明的庞大完整的道教神仙谱系。


《道教义枢》【唐】 孟安排 正统道藏本



《一切道经音义》【唐】 史崇 正统道藏本
713 年,唐玄宗命太清观主史崇玄与昭文馆、崇文馆学士等修 《一切道经音义》,所注音经目及旧经目录共一百一十三卷,玄宗亲为音义序。


《广成集》【五代】 杜光庭 著 正统道藏本
所收仅谢表与斋醮文二体。作者杜光庭为道教科范斋仪集大成者。


《云笈七签》【北宋】 张君房 四部丛刊景清真馆本
宋真宗九年,道藏成,真宗赐命 《宝文统录》,张君房又撮其精要为 《云笈七签》 。这种对于道籍的整理和编撰的重视,使道籍得以很好的保存和流传。


《修真十書鍾呂傳道集》【東漢】 鐘離權 著    【唐】 呂喦  【唐】 施肩吾 著


《长春真人西游记》【金】 李志常 著


《太上感应篇》【南宋】 李昌龄 正统道藏本
宋理宗利用道教并对道教发展较有影响的,是推荐道书 《太上感应篇》 。该书以宣扬善恶报应思想为主旨,劝人为善,与儒教学说一致,并与理学的本旨相通,要求广大读者不要做为善的表面文章,应从理学的基本理论中去探求为善之本。


《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北宋】 张伯端 著  【南宋】 翁葆光 著  【元】 陈达灵 著 【元】 戴起宗 著
张伯端 《悟真篇》 乃 《周易参同契》 以来最重要的内丹专著。内丹之道与禅宗之道本有相通之处,在禅宗风行的时代,融摄禅宗、向禅靠拢,成为具兼容并蓄传统的道教内丹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悟真篇》 涵泳着以内丹为中心的三教同归之旨。


《重阳全真集》【金】 王哲 正统道藏本
 该书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全真教旨,多与论道修道有关。修炼方法上多叙述内丹修炼,思想上融汇了儒释道。


《明真破妄章颂》【北宋】 张继先 正统道藏本
第三十代正一天师张继先博学能文,撰 《明真破妄章颂》 等诗文阐扬正一宗旨,颇能顺应时代思想,吸收当时禅宗和金丹派南宗的心性说,熔道教传统哲学的 「道」 与佛教禅宗的 「心性」 于一炉,建立其唯心主义的宗教哲学体系,发展正一道的传统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