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用彤
汤用彤先生在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中用于考证佛教史上诸多命题的佛藏:
1 、《弘明集》[梁] 释僧祐 撰 四部丛刊景明本
2 、《广弘明集》[唐] 释道宣 撰 四部丛刊景明本
3 、《历代三宝纪》 [隋] 费长房 撰 乾隆藏本
4 、《高僧传》[梁] 慧皎 著 嘉兴藏本
5 、《四十二章经》[东汉] 迦叶摩腾、法兰 译 高丽藏本
汤先生在 《证丽本、宋本之古老》 一章中,引 《杂阿含》 《法句经》 和巴利文 《杂部》 《长阿含》 等文与 《四十二章经》 对照,以证 《四十二章经》 取材有据。
6 、《法苑珠林》[唐] 释道世 撰 四部丛刊景明本
7 、 《法镜经》 [东汉] 安玄 译 高丽藏本
汤先生为写 《佛教史》 所读书的目录:
《戊辰 (1928) 读书杂记》
1 、《佛说一切流折守因经》[东汉] 安世高 译 高丽藏本
「本经安世高译,《出三藏记集》 有 《流析经》 一卷,并注曰:《旧录》 云:《一切流经》,或曰:《一切流析守经》 。经见 《中阿含》 第十,题曰:《漏心经》,见巴利文 《中部》 第二,题目:sabbāsavasottam 。」
2 、《长阿含·十报法经》 [东汉] 安世高 译 高丽藏本
「本经安世高译,即 《长阿含》 之十上经,巴利 《长部》 之第三十四 Dasattana-sutta,道安 《经录》 著录 《十报经》 二卷是也。 『涅槃』 安译 『无为』 。」
3 、《佛说是法非法经》[东汉] 安世高 译 高丽藏本
「本经安世高译,《出三藏记集》 著录 《中阿含》 列第八十五名 《贤人经》 中,《中部》 列百三名 Sappurisa-suttam 。」
4 、《佛说婆罗门子命终爱念不离经》[东汉] 安世高 译 高丽藏本
「本经传为安世高译,初见于 《长房录》,《开元录》 因之。在 《中阿含》 为第二百十六名 《爱生经》,当巴利文 《中部》 八十七之 piyajātika-suttam 。 以 《中阿》 译文较安译,《中阿》 实近巴利原经。」
5 、《佛说普法义经》[东汉] 安世高 译 高丽藏本
《出三藏记集》 有 《普法义经》 一卷,安世高译,《开元录》 谓真谛译,《广义法门经》 同本异译 (见 《中阿含》,系第三出。然 《中阿含》 并无此经,第三出不知何指。
6 、《佛说八正道经》[东汉] 安世高 译 高丽藏本
「本经据 《僧祐录》 谓:『安公曰:此出 《杂阿含》,惟仅见于求那跋多罗之 《杂阿含经》 七八四及七八五,不见于附 《秦录》 之别译,与巴利 《中部》 cāttārisaka-sutta 大同』 。」
7 、《佛说七处三观经》[东汉] 安世高 译 高丽藏本
「本经安世高译,《开元录》 曰:『共三十经,僧祐著录,因第一经有』 七处为知,三处为观 『之文,故曰:《七处三观经》,』 此中第一经又见于东晋 《杂阿含》 之第四十二,又附 《吴录》 。 《杂阿含》 之第二十七即巴利 《杂阿含》 二十二之五十七,经名 《七处经》 satta-tthana 。」
8 、《佛说阿含正行经》[东汉] 安世高 译 高丽藏本
「本经亦为安世高译,见 《长房录》,而僧祐则未著录,亦不悉出于何 《阿含》 。」
9 、《佛说阿律那八念经》[东汉] 支曜 译 高丽藏本
「『八念』 者,八大人觉也。觉,vitakka,安世高 (见前) 、支矅均译为 『念』 。本经后汉支矅译,《中阿含》 之七十四名 《八念经》 及 《增一阿含》 卷三十七之六为其异译,而巴利文 《增一部》 八之三十则似锡兰传本也,名 《阿那律经》 。本经僧祐未录。」
10 、《舍利弗摩诃目连游四衢经》[东汉] 康孟详 译 高丽藏本
11 、《佛说七知经》[吴] 支谦 译 高丽藏本
12 、《佛说释摩罗本四子经》[吴] 支谦 译
《戊辰 (1928) 读书杂记》第二本
1 、《道行般若波罗蜜经》[晋] 释道安 撰 乾隆藏本
2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西晋] 无罗叉 译 高丽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