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古籍智能 > 古藏简介 > 池丽梅:《福州藏》百年学术史综述

池丽梅:《福州藏》百年学术史综述

内容摘要:福州藏包括东禅寺版和开元寺版两种大藏经,属于第三类南方系 统刻本大藏经。这两种刻本大藏经,不但开启了私版大藏经的先河,也是我国刻 本大藏经的主流系统江南大藏的起源。在汉文大藏经史中,福州二藏肩负了承前 启后的历史使命,研究二藏的雕造史,有助于理解汉文大藏经从北宋官版向南宋 私版转型的过程,也为今后研究其他江南诸藏积累经验和拓宽思路。为了批判性 地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推动日后的研究发展,本文将首先简要地概括福州藏的 定义和特征,然后回顾中日两国学者关于福州藏的百年学术积累。

关键词:福州藏  东禅寺版  开元寺版

中古汉文大藏经的历史分为写本时代和刻本时代,后者的刻本时代始于 10  世纪末北宋的官版大藏经(开宝藏),终结于 14 世纪初元代的官版大藏经(元官藏)。 从北宋、南宋和契丹、金、蒙古帝国的南北对峙到元统一全国后的三百多年之间, 至少诞生了十种汉文刻本大藏经。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中日学者从各  自的角度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宋元汉文大藏经的三分类法,标志着大藏经研究上升  到新阶段。

其中,日本学者竺沙雅章先生在 1978 年的《契丹大藏经小考》① 中,提出   了雏型阶段的分类法:北宋的开宝藏和后续的金藏和高丽藏等为第一类;以福州   东禅寺版大藏经和后续的开元寺版大藏经、南宋湖州的思溪藏、平江府的碛砂藏、 元代杭州的普宁藏等江南诸藏为第二类;当时佛宫寺发现契丹藏实物的信息尚未  传到日本,契丹藏暂且被归类为第三类。到 90 年代初,竺沙先生在两场重要演

①    竺沙雅章:《契丹大藏经小考》,收于《东洋史论集:内田吟风博士颂寿纪念》,京都:同朋舍,1978 年, 第 311-329 页。后来收入竺沙雅章《宋元佛教文化史研究》,东京:汲古书院,2000 年,292-311 页。

讲中公开了宋元大藏分类法的定型。最初是 1990 年 11 月 4 日东方学会第 40 回  会员总会上的演讲“宋元版藏经的系统”① ,第二次是 1992 年 12 月 12 日大谷大  学主办的第 77 回大藏会上的演讲“汉译大藏经的历史―从写经到刊经 ― ”②  。  竺沙先生从版本学的角度出发,根据大藏经的整体目录以及千字文编号,经本的  装帧、版式等外形特征,雕版和流通的地域等各项特征,将宋元时代的汉文刻本  大藏经分为三大类:开宝藏及其覆刻本高丽藏(初雕藏、再雕藏) 、金藏属于第  一类;契丹藏属于第二类;福州、湖州、苏州、杭州等雕造的江南诸藏为第三类。

同时,我国学者方广锠先生经过长期酝酿,在 1988 年的博士论文《八 - 十 世纪佛教大藏经史》(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系博士学位论文)③ 以 及 1991 年出版的《佛教大藏经史(8―10 世纪) 》中,从目录学的角度推导出了 类似的三分法。方先生指出, 会昌废佛后,全国藏经逐步统一到《开元释教录 ·入 藏录》,但是各地藏经之间的差异,导致各地的《开元释教录 ·入藏录》开始发 生分化。这种“建筑在《开元释教录 ·入藏录》基础上的分化”, “使得刻本阶 段我国大藏经出现中原、北方、南方等三大系统”(11 页) 。方先生所说的中原 系统相当于竺沙先生所言第一类开宝藏系统,北方系统即第二类契丹藏,南方系 统即第三类的江南诸藏,这种命名在中韩学界影响深远。

本篇论文的主题福州藏包括东禅寺版和开元寺版两种大藏经,它们都属于上  述分类中的第三类南方系统。这两种刻本大藏经,  不但开启了私版大藏经的先河, 也是我国刻本大藏经的主流系统江南大藏的起源。在汉文大藏经史中,福州二藏  肩负了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研究二藏的雕造史,有助于理解汉文大藏经从北宋  官版向南宋私版转型的过程,也为今后研究其他江南诸藏积累经验和拓宽思路。  为了批判性地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推动日后的研究发展,本文将首先简要地概  括福州藏的定义和特征,然后回顾中日两国学者关于福州藏的百年学术积累。

①    竺沙雅章:《宋元版藏经の系谱》(第 40 回东方学会全国会员总会演讲摘要),《东方学》第 81 辑, 第 190 页。

②    这篇演讲稿,加上演讲时使用的摘要和四张图版,后来刊登在 1993 年大谷大学出版的小册子《汉译大 藏经的历史―从写经到刊经―》。这篇文章后来被收入 2000 年出版的《宋元佛教文化史研究》(271-291 页), 但是省略了原文中附录的演讲摘要和四张图版。

③    方广锠:《八 - 十世纪佛教大藏经史》, 《法藏文库》硕博士学术论文、中国佛教学术论典 52,高雄: 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2 年。

一、《福州藏》概说——东禅寺版与开元寺版

唐代中期以后, 随着福建的地域开发,佛教也逐渐深入民心。唐末统治福  建的威武军节度使王潮(846-898 年) ,五代的闽国之主王审知(862-925 年。   909-925 年在位)都以护佛闻名。南唐保大二年(945)闽国灭亡,翌年福州被并  入吴越国的领土。吴越王族钱氏笃信佛教,福州佛教在吴越国时奠定基石。时至  北宋,福州的佛教进入鼎盛时期,号称佛国,寺院的社会地位崇高,经济实力雄厚。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北宋后半期,一向以印刷业和造纸业闻名的福州,迎来了  史无前例的两部私版大藏经的相继诞生 ①。

首先登场的是福州城外白马山东禅等觉禅院开板雕造的大藏经。该藏的《大  般若经》卷一前, 附有一篇题为“敕赐福州东禅等觉禅寺天宁万寿大藏”的官文  书副本,收录了崇宁二年(1103)陈旸向朝廷呈交的札子,以及徽宗(1100-1125  年在位)下赐“崇宁万寿大藏”藏额的敕牒,因此该藏亦俗称“崇宁藏”。本篇  文章统一称其“东禅寺版大藏经”,或者简称“东禅寺版”。东禅寺版的初雕事  业大约始于北宋元丰三年(1080)左右, 于政和二年(1112)三月竣工。同年同月, 福州城下的开元寺也开始雕造大藏经,到绍兴二十一年(1151)二月基本告成。  这套大藏经的卷首题记自称“毗卢大藏经印板一副计五百余函”,所以俗称“毗  卢藏”。 本篇文章统一称它“开元寺版大藏经”,或者简称“开元寺版”。这两  种福州藏,在南宋的乾道、淳熙年间(1165-1189 年)曾进行补雕和续雕。后来  经板几经修补,直到元代仍用于印造和流通。

和北宋官版大藏经(开宝藏)相比,福州二藏最显著的外形特征就是它们采  用经折装帧。从东禅寺版、开元寺版开始,所有发源于江南的刻本大藏经采取的  都是经折装。福州二藏每册外套深蓝色包衣,标准版式为每版(1 版就是 1 纸)6 折, 每半叶 6 行,每版 36 行,每行约 17 字② 。学者们在考察实物时注意到,当 1 册  的纸数超过 13 张纸时,该册的正中央就会出现一张 5 个半叶 30 行的印版作为转

①    关于福州版的概述,可参考以下著作。小川贯弌:《福州版:崇宁万寿藏と毗卢藏》,收于大藏会编:《大  藏经 - 成立と变迁》, 京都:百华苑,1964 年,第 43-52 页;野泽佳美:《佛国福建と二つの大藏经 - 福州版 -》, 收于《印刷汉文大藏经の历史 - 中国 ·高丽篇 -》, 东京:立正大学情报メディアセンタ -,2015 年,第 38-49 页: 野泽佳美:《福州版(东禅寺藏·开元寺藏)の刊行》,收于京都诸宗学校连合会编:《新编大藏经——成立と变迁》, 京都:法藏馆,2020 年,第 106-114 页。

②    除了标准版式以外,还有一些典籍采用特殊版式(异版)。例如,北宋雕版的《楞伽经》四卷、《大 藏经纲目指要录》八卷等,以及南宋续雕的《首楞严义海》三十卷和天台教典八十一卷等都采用异版。

折点①。包衣右半页有手写经题、卷次、千字文函号(例如:“大般若经卷第一天” 等) ,每卷首尾分别有各卷首题、尾题、下刻千字文函号(例如: “大般若波罗    蜜经卷第一天”等)。二藏的版心注明该版的千字文函号、略经题、卷次、版次、   刻工名(例如:东禅寺版的版心作“天 十卷 一 周文”,开元寺版的版心作“天    一卷 二 刘中”), 有时尾题前后或有印工墨印。经册分函包装,  每函约十册不等,   另附一册随函音义,收录经中难字的注音和释义。每册收录的典籍多为一卷,有    些短小的经典也有二经、三经乃至二十几经同册等情况,因此藏经的总册数和经    典的总卷数之间是有出入的。东禅寺版的纸面或纸背,往往可见正方形朱印“东    禅经局”“东禅大藏”“东禅染经纸”等。开元寺版的纸背,也常钤有“开元经    司”“开元经局”“开元经局染黄纸”等方形朱印 ②。

福州二藏还有一个标志性特征,就是大部分经本的卷首都刊有几行小字题记, 其中往往注明年代,有助于推测该卷的刊刻年代。例如,东禅寺版初雕期的卷首  题记中,最古老的年代是北宋元丰三年(1080),最新的是政和二年(1112)三月, 因此推测东禅寺版的初雕事业始于元丰三年左右, 下至政和二年三月前后。同样, 开元寺版也是根据卷首题记的年代,判定初雕期始于北宋政和二年三月,迄至南  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二月。除了卷首题记,福州二藏的卷末有时另有布施题记, 注明各卷的布施者姓名、布施金额、发愿内容等。这些内容丰富的题记,是梳理  福州藏雕造史时最重要的第一手材料。

无论东禅寺版还是开元寺版,福州刊刻的两种宋版大藏经,在国内失传已久, 相对完整的藏品大多收藏在日本③ 。现存的福州藏都是东禅寺版和开元寺版的混  合藏,混配的比例各不相同。有时一册(一帖)东禅寺版当中,会夹杂一两张开  元寺版,反之,也有开元寺版经本中混配东禅寺版的情况,日本学者称其“混合

①    参见牧野和夫:《福州宋版大藏经の研究 - 宋版一切经の“一板五面三十行”に关する一考察 -》,《实  践女子大学文学部纪要》第 53 号,2011 年,第 1-12 页(中文版《关于宋版大藏经中“一版五半叶三十行”版片  的考察》,收于《藏外佛教文献》第十四辑);佐佐木勇:《宋版一切经东禅寺版に五面の一纸が插入された理由》, 《广岛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纪要(第二部)》第 63 号,2014 年,第 348-356 页;牧野和夫:《福州版大藏经  における刻工と印面 - 东禅寺版》,《实践国文学》第 88 号,2015 年,第 51-71 页)。

②    这段描述参考了野泽佳美:《佛国福建と二つの大藏经 - 福州版》, 第 41-42 页,以及野泽佳美:《福 州东禅等觉院の大藏经开板》,第 109-110 页。

③    关于国内外现存的福州藏及其零本,可参考以下论文。中村菊之进:《宋福州版大藏经考(一)》,    《密教文化》第 152 号,1985 年,第 20-40 页;沈乃文:《宋雕“崇宁藏”“毗卢藏”残卷考》, 《中华文史论丛》  2008 年第 3 期,第 65-136 页;梶浦晋:《日本的汉文大藏经收藏及其特色——以刊本大藏经为中心》, 《版本目   录学研究》第二辑,2010 年,第 436-457 页。

帖”① 。因为东禅寺版和开元寺版先后于福州问世,两者外形特征酷似,如今又 以混合藏或混合帖的形式流传,往往合称福州版大藏经,简称“福州藏”或“福州版”。

二、《福州藏》的百年学术史综述

( 一 )国内的研究传统和最新动态

我国学者对福州藏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 20 年代的罗振玉。先生早年  旅居日本,在京都的书肆曾购得数十卷宋元刻本藏经,并且在当地的大藏会上鉴  赏过刻本藏经的珍品② ,回国后撰写了《宋元释藏刊本考》(1920 年)③。文中  明确指出东禅寺本中的年号始于元丰,及元祐、绍圣、元符、建中靖国、崇宁,  讫至大观而止,推测该藏的雕版起于元丰,讫于大观。其雕造之初拟刊 500 函,  至元祐年间增为 500 余函。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  宗室赵士衎因经板损耗严重, 特施俸资修复,圆满一藏,计 560 余函。乾道年间奉旨增刻。最后元代至治年  间, 比丘祖义募缘大规模修复经板。其次,福州开元寺从北宋末募缘雕造毗卢大  藏 500 余函,观其题记年号始自政和,及宣和、建炎、绍兴,此间知泸州军州事  冯楫舍财添镂 30 函,最终告成于南宋之初。

十年后,梅光羲在《佛典略说》(1930 年)④ 谈及福州二藏。他认为东禅寺 版的雕造始于元丰三年(1080) ,崇宁三年(1104)刻成,共耗时 24 年;开元 寺版的雕造,自政和二年(1112)到绍兴二十一年(1151),历时 40 年。

①    参见:[ 日 ] 野泽佳美:《金泽文库藏宋(福州)版一切经について》;牧野和夫:《宋刊一切经に关 する一、二の问题:我邦舶载东禅寺版の“刊 ·印 ·修”の问题を轴に》, 《实践国文学》第 73 号,第 87-102 页; 中村一纪:《关于宫内厅书陵部所藏福州版大藏经中的混合与印章》,《汉文大藏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 年,上海师范大学宗教研究所)。

②    所谓大藏会,是日本定期举办的一种佛教典籍的展览。从 1915 年开始举办,至今已有百年以上的悠久 历史。

③    罗振玉:《宋元释藏刊本考 - 碛砂藏》,收于《永丰乡人杂著及续编》第二册, 1920 年,第 7-8 页。 后来收入《大藏经研究汇编》上册(现代佛教学术丛刊⑩)  ,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 1977 年,第 271-280 页。 文中记载:“释藏刊本源流。我国目录学家,罕记述者。往岁在海东,于西京书肆,先后得宋元椠残经数十卷,  后多有题记。欲据以考宋元刊本,  而苦所见之隘。会彼国连年间大藏会,   因得纵观名山大刹之藏。知宋代凡五刻, 始刊于蜀,继刊于闽浙。元代凡三刻,刊于浙者再,刊于吴者一。爰根据耳目所及,为《宋元释藏刊本考》。庚 申七夕上虞罗振玉书于津沽集贤村舍。”(《大藏经研究汇编》上册,第 271 页)

④    梅光羲:《佛典略说》, 《海潮音》第 11 卷第 8 期,1930 年,第 1-19 页。后收入张曼涛编:《大藏 经研究汇编》上册(现代佛教学术丛刊⑩),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 年,第 1-47 页。

此后, 叶恭绰《历代藏经考略》(1937 年)① 用表格的方式概括了福州二藏  的外形特征和雕版年代。根据他的描述,东禅寺版的版式为每半叶 6 行、每版共  30 行、每行 17 字;雕造年代始于元丰三年(1080),政和二年(1112)完工;   南宋绍兴年间修复;乾道八年增补;到元代至治、泰定年间另有修复。他注意到  关于该藏的总数,说法不一。日本学者桥本凝胤《宋版一切经考》认为是 595 函、 6434 卷;但《东寺目录》的千字文编号从天 1 到实 580 函。开元寺版的雕造时期  从北宋政和二年(1112)到乾道八年(1172) ,版式与东禅寺版相似,但总数为  567 函、6117 卷。叶恭绰最早开始关注福州藏的外形特征,也是最早采用“崇宁  万寿大藏”“毗卢大藏”称呼的学者,这种称呼后来被大多数国内学者采纳。

后来,李圆净《历代汉文大藏经概述》(1948 年)② 也采用图表形式总结 了福州二藏的概要。他认为崇宁万寿大藏的雕造从元丰三年(1080)到崇宁三年 (1104),绍兴二十六年(1156)修补, 乾道八年(1172)到淳熙三年(1176) 增刻 31 函,全藏总数 595 函、6434 卷。毗卢大藏的雕造从政和五年(1115)到 绍兴二十年(1150),乾道八年(1172)补刻禅籍,全藏总数 567 函、6117 卷。

周叔迦《大藏经雕印源流纪略》(1954 年)③ 指出,东禅等觉院大藏经的雕  造从北宋元丰三年(1080)到南宋淳熙三年(1176),凡 97 年间,先后共刻成 595 函、 1450 部。版式是梵夹式,半叶 6 行,每行 17 字,每函附音释一帖。但更字函以  下十函收录的天台宗章疏每行 19 字。至于开元寺大藏经,雕造年代从政和二年  (1112)到绍兴二十一年(1151)凡 40 年,全藏总数 564 函,版式和字体与东  禅寺版相同,但不及思溪藏的精巧。

此外,蔡念生《三十一种藏经目录解说》(1977 年)④ 认为,崇宁藏的雕造 从元丰三年(1080)到崇宁三年(1104),先刻天 1 函到群 479 函,共 1087 部; 乾道年间续刻 354 部,从英 480 函到虢 580 函,通前共 1441 部,昭和法宝编作 1440 号。毗卢藏的雕造从政和五年(1115)到绍兴二十年(1150) ,乾道八年补

①    叶恭绰:《历代藏经考略》,收于胡适、蔡元培、王云五编:《张菊生先生七十生日纪念论文集》,上海: 商务印书馆,1937 年,第 25-42 页。后收入《大藏经研究汇编》上卷,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 年,第 49-65 页。

②    李圆净:《历代汉文大藏经概述》,原载于《南行》第 6 期,1948 年,后收入张曼涛编:《大藏经研究汇编》 上册(现代佛教学术丛刊⑩),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 年,第 93-104 页。

③    周叔迦:《大藏经雕印源流纪略》, 《现代佛学》1954 年四月号,第 17-20 页。周叔迦:《大藏经雕  印源流纪略(续完) 》, 《现代佛学》1954 年五月号,第 11-15 页。后收于《大藏经研究汇编》上册(现代佛教  学术丛刊⑩),  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 年,第 67-92 页;《周叔迦佛学论著集》(下集), 北京:中华书局, 1991 年,第 551-570 页。

④    蔡念生:《三十一种藏经目录解说》, 张曼涛编:《大藏经研究汇编》下册(现代佛教学术丛刊⑰), 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 年,第 223-350 页。

刻禅籍。全藏从天 1 函到虢 580 函(后附旦 542 函到营 544 函十八部补遗),共 1464 部。

道安《中国大藏经雕印史》(1977 年)① 认为,东禅寺版的雕造从元丰三年  (1080)以前开始, 到政和二年(1112)完成“崇宁万寿大藏”一副,共 564 函、  1430 部、5700 余卷。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 宗室赵士衎支援修补经板。乾道、 淳熙之间,增刻《大慧语录》《楞严义海》、天台三大部等 16 函,全藏总数达  580 函。印经活动一直进行到元代至治、泰定年间,长达两百多年。开元寺毗卢  大藏经的雕造,从政和二年(1112)二月开始, 到绍兴二十一年(1151)正月完成。 隆兴二年(1164)增刻契嵩《传法正宗记》《辅教编》,淳熙三年(1176)增刻  天台三大部等。咸淳四年(1268)修补板木,印经活动直到元代大德年间。福州   二藏为折帖装帧, 版式为每行 17 字,每面 30 行,卷首有题记,题号下有千字文。 不同的是,开元寺版比东禅寺版的版面略小,并且欠缺字函音释。

从 1957 年到 1960 年, 吕澂曾为《中国佛教百科全书》撰写了 20 余篇条目,   其中一篇就是《福州版藏经》② ,后来收入《吕澂佛学论著选集》第三卷(1991   年)③ 。这算是国内关于福州藏研究的第一篇单篇论文,讨论更为系统也更为具   体。文中指出,东襌寺版的雕造始于元丰三年(1080) 以前,政和二年(1112)   宣告结束,完成了 564 函、共 6030 卷;开元寺版的雕造始于政和二年(1112),  到绍兴二十一年(1151)刻成相同的函数和卷数。后来,东襌寺版在乾道七年(1171) 到淳熙二年(1176)补刻了《大慧语录》《首楞严义海》和天台三大部著述 16 函(多   565 函 - 虢 580 函)、11 部、141 卷;开元寺版则于隆兴二年(1164)补刻了《传   法正宗记》和《辅教篇》。东襌寺版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和元代至治年间,   经过大规模的修补。吕澂的《福州版藏经》借鉴了当时日本学界的研究成果,富   于启发,对国内后来的研究影响很深远。

近年来,柏明《〈毗卢藏〉〈普宁藏〉刊刻年代》(1987 年)④ 检验众家之说后,

①    道安:《中国大藏经雕印史》, 张曼涛编:《大藏经研究汇编》上册(现代佛教学术丛刊⑩)  ,   台北: 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 年,105-167 页。

②    从 1957 年到 1960 年,吕澂为《佛教百科全书》撰写了 20 余篇条目,其中 10 篇是汉文刊本大藏经的介绍, 包括《宋刻蜀版藏经》《福州版藏经》《思溪版藏经》《碛砂版藏经》《金刻藏经》《元刻普宁版藏经》《洪武南藏》 《永乐南藏》《永乐北藏》《清藏》。但是《中国佛教百科全书》没能及时出版,这些论文于 1991 年收入《吕澂   佛学论著选集》三(济南:齐鲁书社出版), 部分收入《中国佛教》第五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年),  内容略有差别。参照:丁徐清:《吕澂与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的知性向度》,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理论实践研究》,    2018 年,第 646-662 页。

③    吕澂:《福州版藏经》,《吕澂佛学论著选集》三,济南:齐鲁书社,1991 年,第 1447-1454 页。

④    柏明:《〈毗卢藏〉〈普宁藏〉刊刻年代》,《文博》1987 年第 3 期,第 59-64 页。

指出毗卢藏的雕造年代始于政和二年,终于绍兴十八年(1148);隆兴二年(1164) 补刻《传法正宗记》和《辅教编》; 乾道八年(1172)补刻禅籍;淳熙三年(1176) 增补天台三大部等。

另外,刻本大藏经的专家李际宁有两篇论文讨论福州藏,一是《〈崇宁藏〉 名称的来历》(2002 年)① 介绍了东禅寺版大般若经卷一前的官文书,考证了北 宋朝廷敕赐崇宁藏名的经过;二是《“崇宁万岁寺”或“崇宁万寿寺”考》(2007 年)② ,以上述官文书为依据,订正了《淳熙三山志》中的错误。

关于福州藏的讨论,何梅的以下论著很有代表性。一是《关于《毗卢藏》《崇  宁藏》的收经及总函数问题》(1995 年)③ , 讨论了《宫内省图书寮一切经目录》中, 会函到颇函的 13 函、8 部典籍,以及旦函至营函的 3 函、18 部典籍的定位问题。   二是《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的第五章“北宋版《崇宁藏》和《毗卢藏》”④ ,    对福州二藏的雕造、目录结构等有详细和系统的讨论。最后也是最新的成果,是《历  代汉文大藏经目录新考》上册《(十)〈福州版大藏经〉目录校释》 ⑤ 中的阐述。 总体而言, 国内的福州藏研究虽然有百年的传统,但受资料和研究环境的制约,  尤其近年来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进展。

(二)日本的研究传统和最新动态

日本作为唯一保存了完整的福州藏的国家,文献资源方面得天独厚,相应的  调查研究也就持久和活跃。明治时代,净土宗学僧鹈饲彻定通过知恩院藏福州藏  目录的整理、遍访各地藏书,搜集和抄录题记,积累了大藏经的一手材料。他在《大  藏折本考》(1852 年)⑥ 和《古经题跋》(1863 年)⑦ 中,对福州藏有简短的论述。 大正时代,常盘大定的《大藏经雕印考》(1913 年)⑧ 承前启后。昭和初年,大

①    李际宁:《〈崇宁藏〉名称的来历》, 收于《佛经版本》(中国版本文化丛书),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 2002 年,第 70-73 页。

②    李际宁:《“崇宁万岁寺”或“崇宁万寿寺”考》,收于《佛教大藏经研究论稿》,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7 年,第 1-6 页。

③    何梅:《关于〈毗卢藏〉〈崇宁藏〉的收经及总函数问题》,《世界宗教研究》1995 年第 3 期,第 51-59 页。

④    何梅(执笔):《北宋版〈崇宁藏〉和〈毗卢藏〉》, 收于李富华、何梅:《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年,第 161-222 页。

⑤    何梅:《〈福州版大藏经〉目录校释》,收于《历代汉文大藏经目录新考》上册,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2014 年,第 63-73 页。

⑥    鹈饲彻定:《大藏折本考》,收于《昭和法宝总目录》第三卷,第 1416-1417 页。

⑦    鹈饲彻定:《古经题跋》二卷(1863 年序),日本国会图书馆藏明治二年刊本。

⑧    常盘大定:《大藏经雕印考》,《哲学杂志》第 28 卷第 314 号,1913 年,第 381-411 页。

藏经的近代研究迎来曙光,该领域的先驱小野玄妙,确立了以实物考察为基础的   研究方法。小野关于福州藏的研究,始于《东寺经藏的北宋本一切经》(1929 年)① ,   集大成于《佛书解说大辞典别卷:佛教经典总论》(1936 年)② 中的《北宋福州   东禅等觉院崇宁万寿大藏目录》(第 781-808 页)和《北宋福州开元寺大藏经目录》 (808-812 页)。此间,  桥本凝胤《宋版一切经考》(1935 年)③ 也论及福州藏。

上个世纪 30 年代以来,日本各地的收藏单位,开始陆续公开各自的藏书目   录和报告书等④。其中,东禅寺版的目录包括:水原尧荣《劝学院藏宋板一切经  目录》(1931 年)、《昭和法宝总目录》第一卷(1929 年)收录的《上醍醐寺  藏一切经目录》(1843 年)、《昭和再录宋版一切经目录》(1938 年)、《上  醍醐寺藏宋版一切经调查书》(1962 年)、《昭和法宝总目录》第一卷收录的《东  寺经藏一切经目录》、文化财保护委员会《东寺一切经调查书》(1959-1962 年)、 小岛惠昭等编《本源寺藏宋版一切经调查报告》(1979 年)、《本源寺藏宋版一  切经调查报告订正追记》(1980 年)等。以开元寺版为主的目录包括:宫内省图  书寮《图书寮汉籍善本书目》以及《附录:大藏经细目》(1930 年) 、朝日道雄  《京都知恩院藏福州版大藏经刊记列目》(1940 年)⑤ 、中村菊之进《中尊寺经  藏宋版大藏经目录》(1954 年)、《神奈川县立金泽文库保管宋版一切经目录》  (1977 年)等,都为开元寺版的研究奠定了资料基础。

这些目录、报告等基础资料陆续公开以后,关于福州藏的讨论也随之活跃。 大藏经的专家小川贯弌,1958 年接连出版了《福州崇宁万寿大藏的雕造》⑥、《福 州毗卢大藏经的雕印》⑦ 两篇论文。又以此为基础,撰写了《大藏经─成立与变 迁─》(1964 年)中的《福州版──崇宁万寿藏和毗卢藏》(第 43-52 页)⑧ 。 中村菊之进,继 1984 年的《宋明州王公祠本大藏经考》⑨ ,连续刊登了《宋福州

①    [ 日 ] 小野玄妙:《东寺经藏の北宋本一切经に就いて》,《密教研究》第 34 号,1929 年,第 23-54 页。

②    [ 日 ] 小野玄妙:《大藏经概说:钦定大藏经下、刊本时代》,《佛书解说大辞典别卷:佛教经典总论》, 东京:大东出版社,1936 年,第 674-863 页。

③    [ 日 ] 桥本凝胤:《宋版一切经考》,日本古文化研究所,1935 年。桥本凝胤著、惠敏译:《宋版一切经考》, 张曼涛编:《大藏经研究汇编》下册(现代佛教学术丛刊⑩)  ,  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 年,第 115-149 页。

④    关于日藏福州版的现存状况以及相关目录,参见拙论《福州藏的现存状况》待刊。

⑤    [ 日 ] 朝日道雄:《京都知恩院藏福州版大藏经刊记列目》,《密教研究》第 72 号,1940 年,第 70-98 页。

⑥    [  日 ] 小川贯弌:《福州崇宁万寿大藏の雕造》, 《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 6 卷第 2 号,1958 年,第 207-212 页。

⑦    [ 日 ] 小川贯弌:《福州毗卢大藏经の雕印》,《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 7 卷第 1 号,1958 年,第 274-277 页。

⑧    [ 日 ] 大藏会编、小川贯弌执笔代表:《大藏经 - 成立と变迁 -》,京都:百华苑,1964 年。

⑨    [  日 ] 中村菊之进:《宋明州王公祠本大藏经考》, 《文化》第 48 卷第 1-2 号,1984 年,第 93-99 页。

版大藏经考(一)》(1985 年)①、《宋福州版大藏经考(二) 》(1986 年)②、 《宋福州版大藏经考(三)》(1986 年)③ 三篇论文。全面考证了福州东禅、开  元二寺的历史沿革,并梳理福州二藏的雕造历史,为日后的研究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代的日本学者继承了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包括福州藏在内,至今主流的大  藏经研究依然立足于藏经实物的整理、编目、考察。但从 20 世纪 90 年代前后开始, 关于福州藏的讨论,开始趋于具体和细化。例如,尾崎康《东禅寺万寿大藏、开  元寺毗卢大藏、思溪圆觉大藏以及各藏的刻工》(1989 年)④ ,  以及野泽佳美《宋  版大藏经与刻工─附 ·宋版三大藏经刻工一览(稿)》(1999 年)⑤ 以从事雕藏  的刻工为线索,讨论了福州藏、思溪藏等宋版雕藏事业之间的互动。除了雕藏事业, 现存诸藏中发现的修补题记,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这不仅涉及后世福州藏经板  的几次大规模修补事业的展开,修补题记的有无还有助于现存藏经印造年代的断  代。这方面的研究, 以野泽佳美的《金泽文库藏宋(福州)版一切经》(1999 年)⑥   为起点,近年牧野和夫的讨论更为细致和严密。

除了上述论文,野泽还有三篇论著和福州藏有关,一是《宋 ·福州版开元寺 藏的题记 - 资料整理与问题点 -》(2009 年)⑦ 整理了开元寺版的纪年题记,也 点明了今后福州藏研究有待解决的课题。二是《印刷汉文大藏经的历史─中国 ·高 丽篇─》(2015 年)收录的《佛国福建与当地的两种大藏经─福州版─》⑧ 。三 是京都诸宗学校连合会编《新编大藏经──成立与变迁》(2020 年)收录的《福 州版(东禅寺藏 ·开元寺藏) 的刊行》⑨。这些论著清晰地阐述了福州藏的特色 和相关研究的学术前沿,也指出了今后的研究课题,对初学者尤其有益。

①    [  日 ] 中村菊之进:《宋福州版大藏经考(一)》,《密教文化》第 152 号,1985 年,第 20-40 页。

②    [  日 ] 中村菊之进:《宋福州版大藏经考(二)》,《密教文化》第 153 号,1986 年,第 36-60 页。

③    [  日 ] 中村菊之进:《宋福州版大藏经考(三)》,《密教文化》第 154 号,1986 年,第 23-50 页。

④    [ 日 ] 尾崎康:《东禅寺万寿大藏、开元寺毗卢大藏、思溪圆觉大藏とその刻工について》,收于《正 史宋元版の研究》(东京:汲古书院,1989 年,22-37 页)所收。

⑤    [ 日 ] 野泽佳美:《宋版大藏经と刻工 - 附、宋版三大藏经刻工一览(稿)》, 《立正大学文学部论丛》 第 110 号,1999 年,第 29-53 页。

⑥    [  日 ] 野泽佳美:《金泽文库藏宋(福州)版一切经について》,  1999 年 6 月 20  日,立正大学史学会 大会发表。

⑦    [ 日 ] 野泽佳美:《宋福州版开元寺藏の题记について - 整理と问题点 -》,  《立正大学文学部论丛》 第 129 号,2009 年,第 45-81 页。

⑧    [ 日 ] 野泽佳美:《佛国福建と二つの大藏经 - 福州版 -》,收于《印刷汉文大藏经の历史 - 中国·高丽篇 -》, 东京:立正大学情报メディアセンタ -,2015 年,第 38-49 页。

⑨    [ 日 ] 野泽佳美:《福州版(东禅寺藏·开元寺藏)の刊行》,收于京都诸宗学校连合会编:《新编大藏经 -- 成立と变迁》,京都:法藏馆,2020 年,第 106-114 页。

进入 21 世纪后,整体上有两个福州藏的研究团队的动态最引人瞩目。 一是   广岛大学小林芳规统率的醍醐寺宋版大藏经调查团。二是牧野和夫率领的调查团   队,对知恩院、本源寺、金泽文库等收藏的福州版大藏经,开展了极为全面的实   物考察。牧野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包括: 《日本引进东禅寺版的刷印时期的相   关事实 - 东寺藏一切经本东禅寺版和本源寺藏一切经本东禅寺版的刷印时期》  (2004 年),《宋刊一切经的一两个问题:以日本引进东禅寺版的“刊、印、修” 相关问题为脉络》(2008 年)① 等。他从实物和实证的角度出发,  确立了“雕造、 印造、修补”为支点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福州藏的实物研究,也包括藏经外形特征的讨论。例如,牧野的《福州宋版 大藏经研究 - 关于宋版一切经“一板五面三十行”的考证》(2011 年) ,《福州 版大藏经的刻工和印面 - 东禅寺版 -》(2015 年)等,都是从实证角度探讨东禅 寺版的补修、印造、外形特征等。同样,长年参与醍醐寺藏东禅寺版调查工作的 佐佐木勇也在《宋版一切经东禅寺版中插入五面一纸的理由》(2014 年) 中讨论 了东禅寺版的版式特征及其理由。

近年来,福州藏研究中,最令人喜闻乐见的进展主要有二。一是斯道文库《宫  内厅书陵部收藏汉籍集览──书志书影、全文影像资料库》上公开的宫内厅书陵  部藏开元寺版的微卷图版。二就是上述的小林芳规率领的研究团队于 2015 年出  版的《醍醐寺藏宋版一切经目录》(六册) ② 。这套目录是一套极为规范、完整、 细致的刻本大藏经的书志目录,体现了该研究团队的学术水平和裨益学界的无私  境界,为文献学研究的领域和学人都树立了优良的典范。无论宫内厅书陵部的微  卷图版,还是醍醐寺藏本各卷的详细书志信息和卷首、卷末的题记录文,两者的  公开对于今后的福州藏研究的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①    参见:[ 日 ] 牧野和夫:《我邦舶载东禅寺版の刷印时期についての一事实 - 东寺藏一切经本东禅寺版 と本源寺藏一切经本东禅寺版の刷印时期 -》, 文部省科学研究费特定领域研究(A)东アジア出版文化の研究编: 《ナオ ·デ · ラ · チ - ナ》第 6 号,2004 年,第 11-15 页;牧野和夫:《宋刊一切经に关する一、二の问题:我 邦舶载东禅寺版の“刊 · 印 ·修”の问题を轴に》等论文。

②    总本山醍醐寺编:《醍醐寺藏宋版一切经目录》(全六册),东京:汲古书院,2015 年。第一册到第 五册是《目录篇》,最后一册是《别册、影印篇》。

参考文献

柏明:《〈毗卢藏〉〈普宁藏〉刊刻年代》, 《文博》1987 年第 3 期,第 59-64 页。

蔡念生:《三十一种藏经目录解说》,张曼涛编:《大藏经研究汇编》下册(现 代佛教学术丛刊⑰),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 年,第 223-350 页。

[ 日 ] 常盘大定:《大藏经雕印考(承前)》,《哲学杂志》第 28 卷第 314 号, 1913 年,第 381-411 页。

[ 日 ] 大藏会编、小川贯弌执笔代表:《大藏经 - 成立と变迁 -》,京都:百 华苑,1964 年。

道安:《中国大藏经雕印史》, 张曼涛编:《大藏经研究汇编》上册(现代 佛教学术丛刊⑩),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 年,105-167 页。

丁徐清: 《吕澂与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的知性向度》,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理 论实践研究会议论文集》,2018 年,第 646-662 页。

方广锠:《八 - 十世纪佛教大藏经史》, 《法藏文库》硕博士学术论文、中 国佛教学术论典 52,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2 年。

何梅:《关于〈毗卢藏〉〈崇宁藏〉的收经及总函数问题》, 《世界宗教研究》 1995 年第 3 期,第 51-59 页。

何梅(执笔):《北宋版〈崇宁藏〉和〈毗卢藏〉》, 收于李富华、何梅:《汉 文佛教大藏经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年,第 161-222 页。

何梅:《〈福州版大藏经〉目录校释》,收于《历代汉文大藏经目录新考》 上册,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年,第 63-73 页。

京都诸宗学校连合会编:《新编大藏经——成立と变迁》,京都:法藏馆, 2020 年。

李际宁:《〈崇宁藏〉名称的来历》,收于《佛经版本》(中国版本文化丛 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2002 年,第 70-73 页。

李际宁:《佛经版本》(中国版本文化丛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年。

李际宁:《“崇宁万岁寺”或“崇宁万寿寺”考》,收于《佛教大藏经研究 论稿》,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 年,第 1-6 页。

李际宁:《佛教大藏经研究论稿》,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 年。

李圆净:《历代汉文大藏经概述》, 原载于《南行》第 6 期, 1948 年,后收 于张曼涛编:《大藏经研究汇编》上册(现代佛教学术丛刊⑩)  ,  台北:大乘文 化出版社,1977 年,第 93-104 页。

罗振玉:《宋元释藏刊本考 - 碛砂藏》,收于《永丰乡人杂著及续编》第二 册, 1920 年,第 7-8 页。后来收于张曼涛编:《大藏经研究汇编》上册(现代佛 教学术丛刊⑩),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 年,第 271-280 页。

吕澂:《福州版藏经》,《吕澂佛学论著选集》三, 济南:齐鲁书社,1991 年,第 1447-1454 页。

梅光羲:《佛典略说》, 《海潮音》第 11 卷第 8 期, 1930 年,第 1-19 页。 后收于张曼涛编:《大藏经研究汇编》上册(现代佛教学术丛刊⑩)  ,台北:大 乘文化出版社,1977 年,第 1-47 页。

[ 日 ] 牧野和夫: 《我邦舶载东禅寺版の刷印时期についての一事实 - 东寺   藏一切经本东禅寺版と本源寺藏一切经本东禅寺版の刷印时期 -》,文部省科学   研究费特定领域研究(A)东アジア出版文化の研究编:《ナオ ·デ · ラ ·チ - ナ》 第 6 号,2004 年,第 11-15 页。

[ 日 ] 牧野和夫:《宋刊一切经に关する一、二の问题:我邦舶载东禅寺版の刊、 印、修》の问题を轴に》,《实践国文学》第 73 号,2008 年,第 87-102 页。

[ 日 ] 牧野和夫:《福州宋版大藏经の研究 - 宋版一切经の“一板五面三十行” に关する一考察 -》,《实践女子大学文学部纪要》第 53 号,2011 年,第 1-12 页。

[ 日 ] 牧野和夫: 《福州版大藏经における刻工と印面 - 东禅寺版 -》, 《实 践国文学》第 88 号,2015 年,第 51-71 页。

[ 日 ] 内田吟风博士颂寿纪念会编:《东洋史论集:内田吟风博士颂寿纪念》, 京都:同朋舍,1978 年。

[ 日 ] 桥本凝胤:《宋版一切经考》, 日本古文化研究所,1935 年。桥本凝胤著、 惠敏译:《宋版一切经考》,张曼涛编: 《大藏经研究汇编》下册(现代佛教学  术丛刊⑰),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 年,第 115-149 页。

沈乃文:《宋雕“崇宁藏”“毗卢藏”残卷考》, 《中华文史论丛》2008 年 第 3 期,第 65-136 页。

[ 日 ] 尾崎康:《东禅寺万寿大藏、开元寺毗卢大藏、思溪圆觉大藏とその刻  工について》, 收于《正史宋元版の研究》, 东京:汲古书院,1989 年,22-37 页。

[ 日 ] 尾崎康:《正史宋元版の研究》,东京:汲古书院,1989 年。

[ 日 ] 小川贯弌: 《福州崇宁万寿大藏の雕造》, 《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 6 卷第 2 号,1958 年,第 207-212 页。

[ 日 ] 小川贯弌: 《福州毗卢大藏经の雕印》,  《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 7 卷第 1 号,1958 年,第 274-277 页。

[ 日 ] 小川贯弌:《福州版:崇宁万寿藏と毗卢藏》,收于大藏会编:《大藏经 - 成立と变迁 -》,京都:百华苑,1964 年,第 43-52 页。

[ 日 ] 小野玄妙:《东寺经藏の北宋本一切经に就いて》,《密教研究》第 34 号, 1929 年,第 23-54 页。

[ 日 ] 小野玄妙: 《大藏经概说:钦定大藏经下、刊本时代》,  《佛书解说《福州藏》百年学术史综述大辞典别卷:佛典总论》,东京:大东出版社,1936 年,第 674-863 页。

[ 日 ] 小野玄妙:《佛书解说大辞典别卷:佛典总论》, 东京:大东出版社, 1936 年。

[ 日 ] 鹈饲彻定: 《大藏折本考》,收于《昭和法宝总目录》第三卷,第 1416-1417 页。

[ 日 ] 鹈饲彻定: 《古经题跋》二卷(1863 年序) ,日本国会图书馆藏明治 二年刊本。

叶恭绰: 《历代藏经考略》,收于胡适、蔡元培、王云五编: 《张菊生先生  七十生日纪念论文集》,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7 年,第 25-42 页。后收入张曼  涛编:《大藏经研究汇编》上卷, 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 年,第 49-65 页。

胡适、蔡元培、王云五编: 《张菊生先生七十生日纪念论文集》,上海:商 务印书馆,1937 年。

[ 日 ] 梶浦晋:《日本的汉文大藏经收藏及其特色——以刊本大藏经为中心》, 《版本目录学研究》第二辑,2010 年,第 436-457 页。

[ 日 ] 野泽佳美:《宋版大藏经と刻工 - 附、宋版三大藏经刻工一览(稿)》, 《立正大学文学部论丛》第 110 号,1999 年,第 29-53 页。

[ 日 ] 野泽佳美: 《金泽文库藏宋(福州)版一切经について》, 1999 年 6 月 20 日,立正大学史学会大会发表。

[ 日 ] 野泽佳美:《宋、福州版开元寺藏の题记について——整理と问题点》, 《立正大学文学部论丛》第 129 号,2009 年,第 45-81 页。

[ 日 ] 野泽佳美: 《佛国福建と二つの大藏经 - 福州版 -》,收于《印刷汉文  大藏经の历史 - 中国·高丽篇 -》,东京:立正大学情报メディアセンタ -,2015 年, 第 38-49 页。

[ 日 ] 野泽佳美:《印刷汉文大藏经の历史 - 中国 ·高丽篇 -》,东京:立正 大学情报メディアセンタ -,2015 年。

[ 日 ] 野泽佳美:《福州版(东禅寺藏 · 开元寺藏)の刊行》,收于京都诸 宗学校连合会编:《新编大藏经——成立と变迁》,京都:法藏馆,2020 年,第 106-114 页。

[ 日 ] 野泽佳美: 《佛国福建と二つの大藏经 - 福州版 -》,收于《印刷汉文  大藏经の历史 - 中国·高丽篇 -》,东京:立正大学情报メディアセンタ -,2015 年, 第 38-49 页

[ 日 ] 野泽佳美:《福州版(东禅寺藏 · 开元寺藏)の刊行》,收于京都诸 宗学校连合会编:《新编大藏经——成立と变迁》,京都:法藏馆,2020 年,第106-114 页。

张曼涛编:《大藏经研究汇编》上册(现代佛教学术丛刊⑩)  ,台北:大乘 文化出版社,1977 年。

张曼涛编:《大藏经研究汇编》下册(现代佛教学术丛刊⑰)  ,台北:大乘 文化出版社,1977 年。

[ 日 ] 中村菊之进:《宋明州王公祠本大藏经考》,《文化》第 48 卷第 1-2 号, 1984 年,第 93-99 页。

[ 日 ] 中村菊之进:《宋福州版大藏经考(一) 》, 《密教文化》第 152 号, 1985 年,第 20-40 页。

[ 日 ] 中村菊之进:《宋福州版大藏经考(二) 》, 《密教文化》第 153 号, 1986 年,第 36-60 页。

[ 日 ] 中村菊之进:《宋福州版大藏经考(三) 》, 《密教文化》第 154 号, 1986 年,第 23-50 页。

[ 日 ] 中村一纪:《关于宫内厅书陵部所藏福州版大藏经中的混合与印章》, 《汉文大藏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 年,上海师范大学宗教研究所)。

[ 日 ] 朝日道雄:《京都知恩院藏福州版大藏经刊记列目》,《密教研究》第 72 号, 1940 年,第 70-98 页。

周叔迦:《大藏经雕印源流纪略》,《现代佛学》1954 年四月号,第 17-20 页。

周叔迦:《大藏经雕印源流纪略(续完) 》, 《现代佛学》1954 年五月号, 第 11-15 页。后收于《大藏经研究汇编》上册(现代佛教学术丛刊⑩)  ,台北:  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 年,第 67-92 页;《周叔迦佛学论著集》(下集), 北京: 中华书局,1991 年,第 551-570 页。

[ 日 ] 竺沙雅章: 《契丹大藏经小考》,收于《东洋史论集:内田吟风博士 颂寿纪念》,京都:同朋舍,1978 年,第 311-329 页。

[ 日 ] 竺沙雅章:《宋元佛教文化史研究》,东京:汲古书院,2000 年。

[ 日 ] 竺沙雅章: 《宋元版藏经の系谱》(第 40 回东方学会全国会员总会演 讲摘要),《东方学》第 81 辑,第 190 页。

[ 日 ] 竺沙雅章:《汉译大藏经的历史―从写经到刊经―》,1993 年,大谷大学。

[ 日 ] 总本山醍醐寺编:《醍醐寺藏宋版一切经目录》(全六册) ,东京: 汲古书院,2015 年。

[ 日 ] 佐佐木勇:《宋版一切经东禅寺版に五面の一纸が插入された理由》,《广  岛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纪要(第二部) 》第 63 号,2014 年,第 348-35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