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统《道藏》收道书1,426种,合5,305卷,按三洞、四辅、十二类分门。万历《续道藏》补道书50种,合180卷,不再标明门类。正、万两部《道藏》共收道书1,476种,合5,485卷。它是道教文献的大集成,同时也是祖国传统文化的一大宝库。
道教形成于东汉顺帝时(公元126—144年),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由于它崇奉老子李耳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所以它渊源于春秋时代的道家。道家又称说黄帝,到秦汉之间,形成一个“黄老学派”,把自己的学说、观点托根到祖国文化开始的代表者黄帝。因而道教就成为祖国古老文化的继承者了。实际上,道教的内容糅合了祖国古代的鬼神思想、巫术和神仙方术、黄老“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以及从先秦阴阳五行思想发展来的谶纬之学而成。正当它形成之时,又吸收了当时农民群众的社会理想和政治要求的“万年太平”思想,并迅速地和当时农民起义活动结合起来。道教本身的复杂质素,带来了《道藏》内容的繁花纷呈。
《道藏》中收录了号称为黄帝撰著的许多哲理、兵、医书籍;收录了道家诸子的名著和各种注本;收录了道教教义、科仪、符篆、仙传、山志等大量文献,“儒书、医书、阴阳、卜筮、诸子百家皆与焉。”(元至元《道藏尊经历代纲目》中语)因而内容繁复,作用广泛,在学术文化上的价值巨大。
《道藏》的出格收录群书,遭到儒、释两方面的非议和讥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道藏目录详注》的提要中大加攻击。但是学者们对于《道藏》中所收各种教外古籍,历来加以重视,利用来作为校勘、辑佚和研究的资料。清代著名学者、吴派汉学家开山祖惠栋(1697—1758)曾对著名史学家钱大昕(1728—1804)说:“《道藏》多儒书古本。”钱氏识其言,晚岁在南京阅朝天宫本《道藏》,到苏州时又阅玄妙观本《道藏》,遂发现了蒙古史和中亚地理学的名著《长春真人西游记》。毕沅(1730—1797)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校《墨子》,取对《藏》本,见宋朝讳名缺字,知其出于宋本。次年(1784),庄逵吉校《淮南子》,感觉高诱注文多为后人删改,求教于学者钱站(1744—1806),钱站告他说:“《道藏》中较之流俗所行者多十之五六。”庄逵吉乃就南山说经台读《道藏》。孙星衍(1753—1818)于嘉庆年间刻《平津馆丛书》,从《道藏》中辑录古逸书《黄帝龙首经》、《黄帝金匮玉衡经》、《黄帝授三子玄女经》和《广黄帝本行记》入刻。严可均(1762—1843)辑录《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曾最广泛地使用《道藏》以辑校逸文、遗书。
近代学者,为学术研究的需要,如刘师培(1884—1919)在清宣统二年(1910)读《道藏》于北京白云观,著《读<道藏>记》;顾颉刚(1893—1980)和曲继皋同在民国二十年(1931)读《道藏》于青岛崂山太清宫,曲氏著《道藏考略》一书;陈国符在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读《道藏》于昆明龙泉镇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沉潜多年,就道教的成立及派别、斋醮仪范、外丹黄白术、内丹气法做了很多的科学研究,写成《道藏源流考》。这都说明《道藏》不仅仅是黄冠之所捧诵,道流之所循习的经典。
道教兴起以后,炼丹道士追踪方士求仙轨迹,烧炼长生不老之药,总结出“金丹术”。这种愚罔而自信的行为,却不自觉地进行着化学的实验,在古代中国史和世界史上坚持了物质化分、化合测试的巨大运动,而且不自觉地做出了重要的发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色火药,就是道士自以为炼丹遭到惨重的失败而从另一角度看却是取得的重大技术成就。当道士们把硝盐、木炭、硫磺、砒霜这四种物质放在一起烧炼时,所得的结果是发生了爆炸,炉坏人亡。为了引以为戒,道士们把这个配方纪录在如今保存在《道藏》中的一部方术道书《真元妙道要略》里,意外地给化学史和发明史留下了贵重的史料。《道藏》中洞神部众术类还真是保存了很多化学实践的著作,例如《三十六水法》是一部各种能溶于水的元素溶液实验的著作,《悬解录》是一部搞平衡还原实验的著作,不过统统是以“金丹术”的“外丹术”的面貌出现的。“金丹术”还有“内丹”的方术,就是以人体为丹炉,炼气修真:“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成仙成真。”《道藏》中的《登真隐诀》、《养性延命录》、《嵩山太无先生气经》等都是这方面的要籍。“内丹术”实际上是在进行生理卫生、体育锻炼的实践,由于追求修真,被视为是生理上的生物化学实验的创造。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Dr.JosephNeedham,FRS,FBA)于1943年时在陕西宝鸡的河南大学战时校址的图书馆里阅读《道藏》,得到李相杰教授的介绍,了解到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从公元四世纪以下的《金丹术》著作,尔后勤加探究,依赖这些资料,写成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andCivilisationinChina)中“化学史”的“金丹术”四大册。
道书的结集,从东晋时已开始。葛洪(283—363)《抱朴子内篇·遐览篇》著录道书名称,共670卷,另有符策500多卷,两共1,200卷。南朝刘宋时,道士陆修静(406—477)又广为搜访,总括三洞,于宋明帝刘或泰始七年(714)敕上《三洞经书目录》。
道书正式编“藏”,始自唐玄宗李隆基。在开元(731—741)时代,诏令发使搜访道经,亲加检阅,列其书为“藏”,名曰《三洞琼纲》,总3,744卷。天宝七年(748)诏令传写,以广流传,名曰《开元道藏》。从此,道教与佛教,各有“藏经”。
赵宋开国后,也崇奉道教,大力搜集道书和编纂《道藏》。真宗赵恒大中祥符(1008—1016)初年,诏令道士修校,命宰臣王钦若总领,得4,359卷,撰成篇目上进,赐名《宝文统录》。由于其间颇有参差,王钦若再荐张君房校修,共成4,565卷,起《千字文》天字号为函目,终于宫字号,为466函,题曰《大宋天宫宝藏》,至真宗天禧三年(1019),写录成七部。
宋徽宗赵佶崇宁(1102—1106),再次诏令搜访天下道教遗书,令道士校订。政和(1111—1118)中刊刻藏典,共540函,5,481卷,名曰《政和万寿道藏》。这是道书全藏雕版印刷之始。《政和道藏》印本,现无存者。
金章宗完颜璟明昌元年(1190)诏令刻印《道藏》,两年后刻成,共6,455卷,称曰《大金玄都宝藏》。经版存于北京天长观。泰和二年(1202),天长观火灾,经版也烧毁。金藏印本,今亦无存。
蒙古兴起的初期,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崇奉道教,召见长春真人丘处机(1148—1227)于大雪山,尊为神仙。道士宋德方奉旨搜罗并倡刊道经。至六皇后乃马真称制的第三年(1244),全藏刊竣,凡7,800多卷。经版存于平阳府永乐镇(今山西永济县东南120里毗连河南境地)的玄都观中,故名称亦为《玄都宝藏》。
元世祖忽必烈尊信喇嘛教主八思巴。在至元十七年(1280)的一场释道辩论中,道教失败,世祖遂下令焚毁《道藏》经版。除了《道德经》以外的道书和道经都遭到严重的厄运。蒙古藏全毁以后,印本仅存者今只《云笈七籤》及《太清风露经》两种,现均藏在北京图书馆。《云笈七籤》正统藏中有三(学字号至棠字号),还有好些单刻本。而《太清风露经》一卷(题无住真人撰)为绝无仅有之一部道经。此道经在《道藏阙经目录》著录,证明是正统刻“藏”时对比“蒙古藏”目录纪录下来的缺书。
宋、金、蒙古三刻“道藏”,都没有全藏传本。清代没有刻过全藏。因此,明代正统、万历所刻《道藏》和《续道藏》,是于今“道藏”全书的唯一传本。
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初(1403),就敕命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编修《道藏》。永乐八年(1410),张宇初去世,诏令第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继续主持工作。直到英宗朱祁镇正统九年(1444)才开始刊版,到正统十年(1445)刊刻完毕,名曰《正统道藏》。全藏5,305卷,以《千字文》为函目,起天字至英字,共480函。每函各有若干卷,每卷为一册。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奉神宗朱翊钧命,校刻《续道藏》,补充《正统道藏》缺收的道书,以及正统年代以后的道教著作。共180卷,亦以《千字文》为函次,上接《正统道藏》,起自杜字,至缨字止,凡32函。
明藏刻印完竣,颁在全国名山宫观。北京白云观存藏的一部,到清代道光年间,发现已有残缺,经羽士郑永祥募金补抄,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工竣,作《白云观重修<道藏>记》。
1923年至1926年,上海涵芬楼借用北京白云观所藏正、万《道藏》、《续道藏》影印,每部为1,120册。此时,北京白云观藏本,中间已又有残缺,总缺数98页,未曾觅补。1957年,台湾中华道教会发起用涵芬楼影印本缩印,至1977年印成,每部为60巨册,附目录1册,而残缺各页也未曾觅补。但是增辑了明清以来的散佚道书15种插入。
现在,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协同执行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规定,重行将北京白云观藏本缩印出版,每部共装36巨册。北京白云观本残缺各页,经用瞿凤起先生所查点清楚的纪录,借用现藏在上海图书馆的上海白云观旧藏本补足。
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新影印以后,《续补道藏》的编纂工作就需要提到议事日程上。因为:(一)明万历以后著撰的道书,需要增入。康熙(1662—1722)间道士彭定求编刻的《道藏辑要》中,就收录了明末、清初人所著的道书110种,288卷。其他要增补的还很多。(二)古道经、道书之为正、万二藏失收的,例如前述的《太清风露经》等。(三)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发现的敦煌鸣沙山莫高窟第十七号窟藏经洞中大量写本藏书,其中有道书约500卷,被劫藏在英国不列颠博物院和法国国家图书馆中的《老子道德经想尔注》、《老子化胡经》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道教文献。(四)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第三号西汉墓葬发掘中,得到大批的帛书,中有长久失传的西汉初年的黄老学说的重要著作《经法》、《十大经》、《称》、《道原》等重要著作。(五)圆明园劫余的《永乐大典》,所存不过原书(22,877卷)的3.48%,但残存本中也能够辑出《正统道藏》失收的道书,例如《大典》第九百十一卷保存了《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经》和《大帝制魂伐尸法》二书,一千三百一十卷中保存了《灵宝钟罄威仪经》、《灵宝三元威仪经》二书。
日本的道教界在发起编刊《昭和新修道藏》,我们重视他们的这一工作。上海市宗教学会和上海市道教协会也已提出增补正、万《道藏》事业的问题,建议全国学术界、文化界和道教界共同规划从事。这就是《道藏》成立以来一千五百多年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