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培训与审核机制

一、培训机制

  • 《四部丛刊》标点校对培训:杨浩老师、叶品汉同学讲授
  • 识典古籍智能整理实训课:杨浩老师等主讲,十讲,全流程古籍整理。预计12月上线。
  • 测试:通过培训后,进行测试,测试合格即可申领任务。

二、深度整理的选目以及工作机制

分两个赛道:1、《四部丛刊》整理。2、参与学生在听过《实训课》后自行整理一本古籍。

  1. 《四部丛刊》收录了经、史、子、集四部之书,涵盖了中国古代重要的基本典籍,共计450种,其中50种已经完成精校工作,还有400种需要精校。《四部丛刊》的版本价值很高,注重选择宋、元、明等时期的精刻本、善本,甚至孤本,这些版本因其年代久远、流传稀少而显得尤为珍贵
  2. 《实训课》10讲,每一讲后都会留习题。这门课程的作业就是全流程整理古籍文献的每一个步骤。课程结束,就应该完整的整理一本古籍。整理的书目可以选择海内外图书馆所藏的善本,亦可选择北大提供的哈佛燕京、内阁文库选目(主要是哈佛燕京全部一万种文献中选取)。
  3. 工作时间:
  • 四部丛刊:由11月初开始,至12月底结束,预计完成3000万字+的《四部丛刊》整理
  • 实训课作业:11月底10节课完成录制,届时可以花费12月-1月底进行实操整理。
  1. 参与人员
  • 实训课作业组,为四部丛刊组的进阶志愿者。

三、深度整理的审核机制

  1. 管理人员:叶品汉以及之前深度参与四部丛刊整理的20多名古籍整理志愿者(简称组长)。
  2. 组长负责制:由组长负责小组工作的运行,每个组长带领10-20名志愿者进行整理。
  3. 选拔机制:组长对每个人的工作进行审核,选取优秀志愿者,加入审核工作。
  4. 审核机制:主要根据字数、标点质量进行审核。主要依据标点判断是否有差错、文字是否漏校,标题、结构是否整理清晰。
  5. 《实训课》审核:志愿者自主选择的古籍,邀请古文献专业学者、资深编辑参与评审工作(如沙志利老师),由伞红雷、叶品汉、刘昌华、樊海东联合组成评审团队,对完成的古籍整理进行评价、审核,并给出相关建议。
  6. 交流机制:每两周召开全体志愿者例会,针对工作问题进行汇总讨论。每周召开组长例会,对手头工作进行成果评估,对进度进行管控。
  7. 参与人员分层:
  • 指导组织层(20人):伞红雷、叶品汉以及前期合作良好、深度参与的20名志愿者。(另外还需招募线下实习生管理)。负责项目总体进度把控、规则制定、人员管理。
  • 积极志愿者层(50人):从参与人员中,选择参与积极、参与时长较多、专业水平较高的志愿者,协助,组织、审核。
  • 普通志愿者(200+):普通参与,由组长负责布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