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古籍智能 > Articles by: 伞红雷

伞红雷

二十五史的数据来源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古典文籍浩如烟海。古籍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古籍整理不仅是连接现代和历史的桥梁,而且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研究。而古人在著书时一般不使用标点,现存的许多古籍也没有断句和标点,这给读者阅读学习和学者研究古籍造成了障碍。命名实体识别在古籍文献数字化处理过程中极为重要,是文白翻译、关系抽取等一系列自动化处理工作的基础,能够从古籍文献中自动… 阅读更多 »二十五史的数据来源

朱越利:《道藏》总说

《道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之一,包含着丰富的精华。研究道教自然离不开《道藏》。《道藏》对于研究中国文史哲、中医药学、中国古代科技等,也都是重要的史料。 汇集道教经典的总集称为《道藏》。《道藏》的编纂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历代编修的《道藏》,现今只有明代编纂的《道藏》硕果仅存。我们今天一般说《道藏》,指的就是明代编纂的《道藏》。 明《道藏》并没有将明代万历年之前… 阅读更多 »朱越利:《道藏》总说

方广锠:谈《嘉兴藏》的历史地位

[摘要]文章简单总结了近几十年来对《嘉兴藏》研究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其研究价值。中国佛教典籍存在两个传承系统,《嘉兴藏》提示我们要重视佛典的民间传承系统。在刊印《嘉兴藏》过程中,先贤体现出了敢于担当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等值得继承的民族精神。依据日本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大正藏》存在的严重问题,从而使《嘉兴藏》在汉文大藏经… 阅读更多 »方广锠:谈《嘉兴藏》的历史地位

李致忠:清刻《龙藏》漫议

清刻《龙藏》是历代封建中央政府所刻的最后一部汉文大藏,也是中国国内仅存基本完整的经板且仍可刷印的大藏。有人说佛经大藏最早起于唐代,因而将“藏”字也解释成源于唐朝。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一、藏释 众所周知,佛典言藏,最初系指经、律、论三藏,起源于印度。传说释迦牟尼圆寂后,释迦牟尼的入室弟子长老迦叶和阿难等邀集诸大弟子,共同诵出释迦牟尼平日所讲教义,写成书面文字,… 阅读更多 »李致忠:清刻《龙藏》漫议

杜泽逊:乾隆皇帝与 “四库全书 ”

1.为什么要修《四库全书》 盛世修书,这是中国的传统。宋太宗命令大臣学士修《太平广记》500卷、《太平御览》1000卷、《文苑英华》1000卷。宋真宗进一步继承这个传统,修《册府元龟》1000卷。称为宋代四大书。明代永乐皇帝诏修《永乐大典》,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非常值得骄傲的一部大书。清代康熙皇帝诏修《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康熙皇帝的第三… 阅读更多 »杜泽逊:乾隆皇帝与 “四库全书 ”

付壹强:乾隆《大藏经》的刊刻与流传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经历了南北朝和隋唐两个时期的长足发展,佛教典籍大量翻译成了汉文。宋初产生的佛教典籍总汇《开宝藏》,是中国第一部官方版《大藏经》,也是中国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经》。自《开宝藏》以后,中国先后有20多种官刻、私刻版本《大藏经》。满清入关以后,自康熙至乾隆止,官刻佛经呈现多语种化,分别为藏文《甘珠尔经》、蒙文《甘珠尔… 阅读更多 »付壹强:乾隆《大藏经》的刊刻与流传

崔光弼,龚文龙:《高丽大藏经》的刊刻及其价值

〔摘 要〕《高丽大藏经》以内容丰富、版本优秀、历史悠久而被世人瞩 目,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国内研究并 不多。本文阐述了汉文大藏经形成与东传、《高丽大藏经》产生的时代背景、刊刻雕造、经板移安的过程,同时 分析了《高丽大藏经》对后世的影响及其独有的文献价值;对其研究领域中代表性的不同论点做了阐述,并提出 自&nbs… 阅读更多 »崔光弼,龚文龙:《高丽大藏经》的刊刻及其价值

池丽梅:《福州藏》百年学术史综述

内容摘要:福州藏包括东禅寺版和开元寺版两种大藏经,属于第三类南方系 统刻本大藏经。这两种刻本大藏经,不但开启了私版大藏经的先河,也是我国刻 本大藏经的主流系统江南大藏的起源。在汉文大藏经史中,福州二藏肩负了承前 启后的历史使命,研究二藏的雕造史,有助于理解汉文大藏经从北宋官版向南宋 私版转型的过程,也为今后研究其他江南… 阅读更多 »池丽梅:《福州藏》百年学术史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