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
于1940年代,在《经典常谈》(原名《古典常谈》)一书中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中国重要典籍,旨在“以求能启发读者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
该书为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
朱自清在1942年2月为《经典常谈》写作的序言中开宗明义地表示:“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
《说文解字》
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他都搜罗在他的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书中每字都有说解,用晚周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的体例。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轨迹,都得凭这部书。而且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从前学问限于经典,所以说研究学问必须从小学入手;现在学问的范围是广了,但要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也还得从文字学入手。《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周易》
《周易》的经传都出于圣人之手,所以和儒家所谓道统,关系特别深切,这成了他们一部传道的书。所以到了汉代,便已跳到“六经”之首了。但另一面阴阳八卦与五行结合起来,三位一体地演变出后来医卜、星相种种迷信,种种花样,支配着一般民众,势力也非常雄厚。这里面儒家的影响却很少了,大部分还是《周易》原来的卜筮传统的力量。儒家的《周易》是哲学化了的,民众的《周易》倒是巫术的本来面目。
《尚书》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
“尚”,“上”也,《尚书》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书”。
《诗经》
诗的源头是歌谣。
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
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
《三礼》
儒家有拿礼来包罗万象的野心,
他们认礼为治乱的根本,
这种思想可以叫做礼治主义。
《春秋三传(国语附)》
“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
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
所以记事的书用这个名字。
《四书》
规定这四种书,自然因为这些书本身重要,有人人必读的价值;
规定朱注,也因为朱注发明书义比旧注好些,切用些。
《战国策》
“哪有游说人主不能得金玉锦绣,不能取卿相之尊的道理!”
这正是战国策士的心思。
《史》《汉》二书所采者博,所择者精,
组织的弘大,描写的曲达,同工异曲。
二书并称良史,决不是偶然的。
《诸子》
一些才智之士,对于当前的情势,有种种的看法,有种种的主张;
他们都想收拾那动乱的局面,让它稳定下来。
《辞赋》
赋似乎是我国特有的体制,
虽然有韵,而就它全部的发展看,
却与文近些,不算是诗。
《诗》
诗原是应试的玩意儿,
诗又是供给乐工歌妓唱了去伺候宫廷及贵人的玩意儿。
天下事物穷则变,变则通,诗也是如此。
《文》
诗原是应试的玩意儿,
诗又是供给乐工歌妓唱了去伺候宫廷及贵人的玩意儿。
天下事物穷则变,变则通,诗也是如此。